吴迪(1914—1948)原名世禄,湖南省新县人。1927年参加革命。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7月,调到红十五军军直警卫排,给军长蔡升熙当警卫员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3年,吴世禄被调到红四方面军所辖的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团,先后担任连指导员、营指导员、团政治部主任等职。同年10月,四川反动军阀对我川陕革命根据地实行六路围攻。我军部队奋力抗敌,吴世禄随第二六二团,配合大部分参加了多次阻击战和阵前反击战。在部队进行西线反攻时,与敌田颂尧部遭遇。吴世禄所在团执行阻击任务,他亲率一个营打阻击,迫使敌数团兵力寸步难行,有力的保证了主力部队痛歼敌顽,消灭敌军两个旅。在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,他又率领一个营的部队主动出击,创造了一个营消灭敌军一个团的辉煌战绩。1935年3月随军参加长征。1937年5月到迪化(今乌鲁木齐)的西路军总支队参加军政学习,后回到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,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学习。抗战爆发后,吴世禄与在抗大学习的部分红军老干部组成干部大队,在陕北绥德会合后,东渡黄河,穿过日军封锁线,于1938年12月到达以宛平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。1939年2月,中共中央根据斗争形势需要,以活动于平西的第四纵队为基础成立挺进军,挺进军的主要任务时巩固平西根据地,坚持冀东游击战争,开辟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。吴世禄在挺进军先后担任作战科长、侦查科长、第三十四大队政委等职。在此期间,日军调集重兵对平西进行反复“清剿”和频繁“扫荡”,形成了“五里一据点,三里一岗楼,抬头见刺刀,低头铁丝网”的局面。在对敌斗争异常艰苦的情况下,吴世禄不惧困难和危险,经常化妆成便衣,率领侦查科的英雄们,神出鬼没的深入日军据点,除奸反特,策反伪军获取情报,筹措粮款和药品,打乱了日伪军的战略部署,为保证挺进军在平西开展抗日斗争,发挥了重要作用,平西一带乡亲们都亲切地称赞他为“无敌”英雄。1940年,根据同志们的建议,吴世禄改名为吴迪(就是“无敌”的谐音),作为这段光辉战斗历程的纪念。1942年4月,吴迪随詹大南团长率领的步兵第八团从平西来到平北。先后任第十二军分区武装部长,龙延怀支队副队长,第二十团团长等职。1945年4月,吴迪调平北军分区第十团任政委。6月底,吴迪和团长李荣顺奉命率领第十团主力部队,执行收复崇礼县城的任务,他们在崇礼县城我军内线人员和其它兄弟部队的配合下,经过激战,于7月1日解放崇礼县城。8月19日傍晚,吴迪和团长李荣顺指挥全团兵不血刃,迅速占领了榆林飞机场和十三里日军营房,切断了敌人的空中退路。8月20日拂晓,部队发起总攻后,吴迪又亲自率领第一、第二、第五连包围了张家口火车站,双方展开激战,经过反复争夺,第十团占领了车站及周围建筑物,切断了敌人的陆上退路。第十团与其他兄弟部队相互配合仅用三天时间即一举将张家口收复。解放张家口后,奉冀察军区命令,吴迪率领第十团又奔赴兴和,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兴和,打跑了马占山的部队,而后又挥师东南,连克新保安、怀来、延庆、赤城……犹如秋风扫落叶,荡尽残敌,为平北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。1947年10月上旬,冀热察军区独立二师成立,吴迪任师参谋长。1948年1月,独立2师将敌暂编第3军11师包围在延庆四海一带,在前线指挥战斗中被敌冷枪击中牺牲,时年34岁。